文章出處
◭ 𝟮𝟬𝟮𝟰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交流 ◭

活動網址|
https://reurl.cc/DlRKvR
𝟭𝟭.𝟭𝟱 ㈤𝟭𝟵:𝟯𝟬 論壇:電影作為一種路徑-城市之鏡
如何以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紀錄片影展的發展?這次論壇集結三方不同角色來與談,同時希望參與者能夠一同激盪出新的路徑,對紀錄片的未來或是對跨界合作的你們都可以報名參與!
※凡參加此場論壇,可以獲得花菸漫漫市集抵用券乙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主持人|林清盛
與談人|加藤 到 Kato Itaru(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主席)
陳婉伶(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統籌)
周欣宜(花蓮縣文化局秘書)
現場電影
由林強以抽象電子聲響,融合實驗及環境聲景進行現場電影配樂,進入如實亦如幻的音場回看花蓮這片土地的輪廓。
𝟭𝟭.𝟭𝟲 ㈥𝟭𝟵:𝟭𝟱 現場電影 x 林強-循跡:邊境與鄉愁
由林強選映五部電影《再見瓦城》、《翡翠之城》、《江湖兒女》、《戀戀風塵》及《千禧曼波》,進行現場配樂。循著城鄉樣貌的轉變,看著人們在邊境往返的夢與現實,鄉愁只為找尋生命軌跡的另一種可能。
𝟭𝟭.𝟭𝟳 ㈰ 𝟭𝟵:𝟭𝟱 現場電影 x 林強-重返:山形 X 花蓮1960s
由林強自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辦事處提供之1960年代紀錄山形市的影像中選映《山形四季》,以及由花蓮影視基地於台影新聞片開放資料庫選映剪輯1960年代的花蓮切片,進行現場配樂,一起重返1960s的生活記憶。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11040636211777898173
地點|花蓮縣運動休閒園區(前吉安菸葉廠)
-------- 演出陣容 -------
林強|⧫現場電影配樂⧫
林強 Lim Giong- 樂工,音樂生涯從創作歌手開始,因侯孝賢導演的鼓勵,從《南國再見,南國》開始電影配樂的工作,並參與紀錄片、實驗錄像、短片、廣告、動畫的配樂。也曾與舞蹈家、服裝設計師、VR、AR合作,與各領域藝術家合作交流,並參與DJ及現場電子合成器的演出。
江泰暾|⧫電影放映師⧫
資深台灣電影放映師與放映工程專家。是「臺灣電影放映」的代名詞,入行50年,從膠卷過渡至數位,始終鑽研最佳映演方案。
Jerry Hsu|⧫聲音工程統籌⧫
ReSound Music Group 迴聲音像製作人。職業錄音師,常與爵士古典樂團配合現場錄製與聲音統籌,協同各影音活動規劃之收錄、後製處理以及環境音效設計,解決聲音上的需求與問題。
廖涵偉|
歌渡山音樂文創有限公司負責人。主要從事錄音工程、音響工程,於現場協調樂手及音響技術;同時也是樂手及製作人,曾參與花蓮在地樂團及藝文團體的歌曲編曲、專輯錄製與後製等。
𝟭𝟭.𝟭𝟴 ㈠𝟭𝟵:𝟯𝟬 紀錄片選片:《映畫之都》
這是一部記錄1989年10月10日至15日舉辦的「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89」的影片。拍攝初衷是為了記錄影展的籌備過程,影片主要由來自世界各地前來參加影展的嘉賓訪談,以及相關的影片和檔案片段組成。1989年是發生天安門事件和柏林圍牆倒塌的一年,這部影片不僅記錄了影展的過程,同時也深刻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由小川紳介及其同事剪輯完成。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11010638321495034717
地點|花蓮鐵道電影院
映後影人|加藤 到 Kato Itaru(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主席)
東北藝術工科大學(Tohoku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教授,主要研究實驗電影與紀錄片,致力於融合前衛且創新的表現手法,並兼顧積極回應社會議題的主題。同時也是位影像創作者,主要創作實驗電影和錄像藝術,並涉足表演、裝置藝術等多種媒體藝術領域,在國內外廣泛展出。其16毫米膠卷作品《SPARK-LING》於1991年在匈牙利榮獲希格特瓦爾市長獎。此外,他舉辦名為「影山」(ドキ山)的教學研討會,讓學生以志工身份參與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積極促進學生與影展之間的交流。自三十年前起便是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的重要夥伴,在促使山形市申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員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𝟭𝟭.𝟭𝟵 ㈡ 𝟭𝟵:𝟯𝟬 紀錄片選片:《香味庵俱樂部》
看似理所當然會永遠存在的事物卻突然消失了。承載著山形飲食文化的老字號醃漬物店「丸八やたら漬」,自1993年以來成為自由交流空間的「香味庵俱樂部」支撐著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YIDFF)。然而,2020年4月,卻突然宣佈歇業。這項經營了135年的事業終止,疑問與失落感隨之蔓延。做出痛苦決定的店主,支持這個交流場所的人們,透過Komian與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交流的國內外電影工作者們,心中所感受到的YIDFF與山形,究竟意味著什麼?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11010709064181519700
地點|花蓮鐵道電影院
映後影人|鈴木 彩子 Suzuki Ayako(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事務專員)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YIDFF)山形辦公室的資深專員,土生土長的在地人,對當地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對於在地社區融入這樣一場不僅面向國際及外來訪客、同時包容本地社群的國際影展的運作,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洞察。
𝟭𝟭.𝟮𝟬 ㈢𝟭𝟵:𝟯𝟬 Dojo 山形紀錄片駐村工作坊經驗分享
「Dojo山形紀錄片駐村工作坊」(Yamagata Documentary Dojo,簡稱Dojo)自2018年開始舉辦,是一個為亞洲紀錄片工作者量身訂做的駐村計劃,邀請紀錄片工作者前往日本山形山區的肘折温泉(Hijiori Onsen)進行駐村創作。透過一系列的大師班課程、小組討論會和指導等,讓創作團隊針對手中的企劃案進行粗剪討論、實踐創作方法,並與日本和其他國家的電影工作者交流。其餘時間,參加者將專注於發展自己的企劃案;參加電影公開放映,以及與當地人互動交流,並完成一部短片與當地社區分享。2023年有兩件臺灣作品入選,其中即是羅苡珊導演與其創作《雪水消融的季節》。此場專題講座邀請導演羅苡珊及製片陳詠雙前來與民眾交流對談。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11010652162068891428
地點|花蓮鐵道電影院
羅苡珊|
獨立紀錄片與文字工作者。曾任《紀工報》專欄作者,書籍編輯作品《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獲2020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首部紀錄長片《雪水消融的季節》(2024)入選瑞士真實影展炫光競賽單元、韓國全州影展主競賽單元、美國Frameline舊金山國際酷兒影展紀錄長片競賽單元,並獲台北電影節媒體推薦獎。關注性別與身體、自然與社會的交互關係;期許自己透過影像與文字,從個體生命路徑中追索出豐饒交錯的結構網絡。
陳詠雙|
與多位獨立導演合作,參與影視製作與企劃及兒童節目開發。近期製片作品《事件現場製造》入圍2022年鹿特丹國際影展金虎獎,並獲TIDF紀錄片影展臺灣競賽二獎和金穗獎最佳實驗片。劇情短片《秘密的午後》入選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釜山兒少影展、金穗獎。